在汉语方言中,粤语至少有两个特点:
首先,粤语的声音与中国中世纪的声音非常吻合。
中古有四声八“调”,粤语有四声九调,其中阴入和中入两个调对应中古全浊声母的入声。中古时期,部分浊音声母在粤语中变成浊出字,称为“浊出字”或“浊出字”,这是很多汉语方言中的现象。但是,在阳光下做事并没有逆转拉平,对“对应”的负面影响相对轻微。所以粤语特别适合读前人的诗,写符合规律的古今诗词。这方面,只有普通话的三声调和四声做不到。就保存和发扬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而言,粤语具有重要价值。
粤语拼音声调共9个 | 《香港生活粤语教程》粤语有9种语音语调|香港生活粤语教程
其次,粤语保留了很多古代和中古的词汇,对于学习古汉语的音义颇有启发。
《诗郑风叔于天》:“叔善射讳,亦善避讳。抑制禁忌,控制禁忌,抑制禁忌。」
“忌”,陆德明经典解读:“声“记”,言也。」
现在粤语中的助词“嘿”来源于“记”的音。
“Ai”的元音/é与“Qi”、“Qing”、“Sick”、“Xi”的元音/é相同,但这个助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王维时:“寒梅开了吗?」
杜甫诗:“容楚舒将军应不应该完全缺席?”」
鲍荣石:“雷凌剑龙知道去哪里吗?」
陆游诗:“这是诗人吗?”」
刘克庄诗:“不知有没有做过神仙?”」
文天祥诗:“罗浮山下过雪吗?」
“味”这个词是说广东话的人用的,但结果却是如此广为人知。
其他古汉语词如“子”、“鬼”、“后”、“狼”、“左近”等,在北方方言中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但在粤语中仍然活跃。喜新厌旧才是广东人的真性情。
同时,由于香港人移民海外已有百余年,粤语也成为海外华人相互交流的常用汉语。粤语有活泼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尤其是香港粤语,受到了英美文化的影响。香港粤语这么有趣,这么有用,真的值得来香港生活的内地同胞学习。
但也正是因为粤语太活泼,所以要掌握粤语的精髓并不容易。教粤语的书很多,但很少有准确生动有趣的。如果读者习惯了不面向生活的句子结构,他们在真实环境中与他人交流仍然不容易。
由刘伟林博士和苏德芬女士编写的《香港生活粤语教程》教授生活粤语。课程以香港社会为背景,所以例句的用词都是以现在的香港方言为基础。这本书介绍的词汇非常丰富,让初学者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人交流。书中重要的例子都是用粤语来对比的,所以特别适合刚来香港,又是粤语初学者的内地同胞。
林炜和德芬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在大学教授广东话,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难得的是,他们能从学者的角度分析学习上的困难,编出这本粤语的《香港生活教程》,读者一定会觉得特别有用。
本文节选自
▼
粤语在香港的生活轨迹
作者:刘伟林苏德芬
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国际标准书号9789620705694
作者简介
刘伟林
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任教。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30余年。他长期为本地大学、教育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政府公务员培训处、粤语语音促进会等机构提供中文教学讲座,并担任课程发展委员会、学术评审及中文顾问,推动本地中文教学及研究。近十年在大陆和台湾省读香港研究生,在大学开设和教授粤语生活课程。除了协调和规划大学粤语课程的教学,为生活设计和编写粤语课程教材外,他还在本地语言教学研讨会和国内外汉语教学文集上发表了多项粤语教学研究成果。
苏德芬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高级汉语教师。从事中文教学和研究20余年,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他曾在香港公开大学、香港政府公务员培训处、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中文大学自修中心、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及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或编写语文课程,并长期推动本地语文教学。2014年,苏老师粤语(香港方言)课堂成立,推出适合本地生活的粤语培训课程,为来港深造的研究生、演艺人员、教师、律师、公务员等人士提供粤语专业培训。
本文原载于微信官方账号香港商务印书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黄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qxxhm.com/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