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1.传记:白居易(772-846),本名乐天,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而影响深远的诗人、作家。
文学成就: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了许多哀叹时代、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朴实通俗。晚年,他与被称为“白柳”的刘禹锡合唱了许多歌曲。
主要作品:《池上》、《钱塘春游》、《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木江歌》、《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看割麦》、《长相思》等。
2.传记:苏轼(1037-1101),本名子瞻,名东坡居士,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梅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诗人、词人。
杰出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诗人的代表。与父亲苏洵、哥哥苏辙并称“三苏”。
主要作品有:《湖中饮楚清后雨》、《赠给刘京闻》、《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看湖楼醉书》、《西林壁题》、《梁祝》、《花谢》、《红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明月几时来》、《江城子》、《十年生死》等。
名言名句:祝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
3.传记:南宋诗人鲁玉娥,生卒年不详。他自己的名字叫梅婆,他的诗歌风格简单。他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非常喜欢梅花。
主要作品:《薛梅春游》、《柳絮》、《茉莉花》等。
名言:梅许逊的雪是白色的,但雪失去了一片梅香。薛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暮”“色”等6个生词,正确读复音词“见”,会写“暮”“阴”等13个词。
2.带着感情读课文,背课文,凭记忆写《题西林壁》。
3.能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够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述诗中描述的场景。
三、学习生字词
1、会认字
这节课需要认识6个新单词。注意平舌“Se,Sao”发音准确,舌“输”,整体识别音节“元”。复音词“下”在诗中的意思是“臣服”。你可以先理解它在这首诗中的意思,然后通过构词法来分辨和记忆发音。
字形的记忆可以随着文本分散。比如,在理解“黄昏”这个词的意思是“傍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认识的词的特点,发现字形结构就像太阳落到草地里一样,来帮助我们记忆。
2、会写字
这节课要求你写13个单词。其中“阴、缘、降、失”容易写错。“阴”的右边是“今”,所以不要写成“令”;“元”字的第四笔是左撇子,第五笔是横的,所以可以用“互”字来帮助记忆;“降”的第七笔是折,容易被误写成横;不要省略“输”字右边中间的短横线
3、生词
建议预习时不要直接查字典。可以先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猜测,然后通过查字典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对于词语的解释,请结合书中的注释,不要重复。
4、多音字(如图)
四、学习课文1、学习方法
学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学第一首,再学后两首。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可以先自己读一遍古诗,结合插图和注解,了解诗的主旨;然后,借助相关资料,反复阅读理解古诗;最后,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用心去读。在首诗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后两首宋诗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通过不同层次的深入阅读,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这节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关于风景的。其中,《木江之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题西林壁》和《薛梅》在描写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一定的道理。
1、《喜江吟》诗意分析
《咏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他所看到的美妙景色。诗的大意是:红日西落,余晖洒在河上,使河水受光的部分呈现红色,未受光的部分呈现青绿色。9月3日,多么美好的夜晚!露珠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月亮像一张弓挂在空上。诗的前两句说的是黄昏时分,夕阳与河水相映,“连同”铺路“写的是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河水。而“沙沙”与“红色”的色彩对比,更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向夜晚。“惜”是诗人真诚的赞美,而“露珠如珠”和“明月如弓”两个比喻的运用,更生动地描绘了风景之美。诗人从黄昏游到夜晚。面对自然美景,他以清新的风格唱出了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风景的热爱。
2、《题西林壁》诗意分析
题亭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壁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游遍庐山后的题词。诗的大意是:从正面看,群山起伏;从侧面看,山峰耸立;从远处看,远处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都会呈现出各种面貌。我之所以认不出庐山真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你在山中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所呈现的景象也有所不同。“脊”和“峰”详细描述了山的形状,“不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
最后两句话,感觉自己已经游山玩水了。“真面目”是指庐山的全貌,“无知”是因为我在这座山上,只看到了山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全诗道出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当人们不跳出局部而去观察整体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3、《雪梅》诗意分析
《薛梅》是宋代诗人鲁玉娥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诗的大意是:梅和薛都认为自己占据了所有的春色,谁也不会认输。这让文人很担心,很难评论两者的竞争。其实梅子在晶莹洁白上应该比雪差三分,但是雪却输给了梅子带来的清香。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争春的画面,通过“争春”和“拒降”的拟人化表达,使梅、薛的形象栩栩如生。薛梅为春天的奋斗,让诗人苦苦挣扎,“非”字准确地说明了两者的区别。
最后两句转而描述梅雪的不同,“失败”和“失落”,写出了各自的缺点,也从侧面展示了对方的优点。雪比“三分白”,梅比“一片香”。这里的梅和雪的对比,并不是为了互相评判,而是为了启发读者认识到,两者各有所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黄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qxxhm.com/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