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语拼音

周汉语拼音插图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会议地点: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月1日在北京开幕。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作了关于当前中国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新中国第一部法定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诞生。今年秋天,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课堂,成为中国儿童学习知识的起点,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的热潮。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说:这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项大型文化建设工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让广大劳动人民和儿童有机会走进课堂,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化,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早已开始。1955年10月,特邀出席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周有光一鸣惊人,他具有世界眼光的拉丁字母化拼音方案终于打动了众多专家。

△周有光,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制定者。

周有光:这个方案通过以后,我们会告诉周总理,由国务院公布。周总理说没有,国务院通过后,会送到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标准。后来,成功了。

此后,汉语拼音方案的实施、汉字的简化和普通话的推广成为语言文字的三大任务,共同为普及国民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50年代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汉语拼音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中国拼音扫盲的高潮。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

《情侣能读》这首歌:我清楚地知道“写,发光,学习”这几个字,我想把道理讲清楚。农民为什么要读书?文盲,对大事的无知…

△汉语拼音,让汉语从中国走向世界。

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发明”之一,汉语拼音几十年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实现了“说同一种语言”的千年梦想,也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连接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用声音记录中国。

制片人|高燕

策划|吴俊山李茜

主要作者|韩雪刁颖

广播|长悦

统筹|朱星晓王华泽

制作|单丹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黄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qxxhm.com/163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