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的拼音

皱纹的拼音插图

胡椒

拼音Hu Jiāo

别名:梅吕雉(白洋杂)、浮椒(东方医学瑰宝)、玉椒(通亚)。

来源《唐本草》

来源是胡椒科胡椒的果实。当果穗基部的果实开始变红时,切下果穗,晒干或晒干,摘下果实,俗称“黑胡椒”。若果实已全部变红,则采收,在水中浸泡数日,擦去外果皮,晒干,表面呈灰白色,俗称“白胡椒”。

原始形态的常青藤。茎长5米,多节,节间稍膨大,幼枝稍肉质。叶互生,叶柄长1.5 ~ 3厘米,叶柄上有浅槽;叶革质,宽卵圆形或卵圆形长圆形,长8-16厘米,宽4-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下面有5-7条基脉突起。花单性,雌雄异株,杂合,穗状花序,侧生节;总花梗和叶柄一样长,穗长10厘米左右;每朵花有盾形或杯形苞片,陷在花轴中,通常有侧生小苞片;没有花被;雄性蓼属2,花丝短,花药2室;雌蕊子房圆形,1室,无花柱,有3 ~ 5个柱头和毛。浆果呈球形,直径4 ~ 5毫米,排列密集,果穗圆柱形,幼时绿色,成熟时红黄色。种子很小。花期为4月至10月。结果期为10月至次年4月。

栖息地生长在阴凉的树林里。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华南和西南地区有引种。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国外产品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泰国、越南等地。

性格①黑胡椒

又名黑川。果实近球形,直径3 ~ 6毫米,表面黑褐色至灰黑色,有网状皱纹。顶部有微小突起的柱头遗迹,底部有从果轴上分离下来的疤痕。外果皮和中果皮比较疏松,容易剥离,内果皮薄壳,略硬。纵切面多为黄棕色或黄白色,胚乳坚硬,略呈粉末状,近顶端有微小的胚和胚乳,外胚乳通常中心较轻,并有空间隙。气味芳香,刺激,辛辣。最好是大、饱满、黑、有皱纹、气味浓的。

(2)白胡椒(概要)

又名白川。它是一种近球形的石头,直径3 ~ 6毫米,表面呈灰色光滑,顶部略平或略凹,底部有些凸起,有时呈黑褐色斑点。周围有10 ~ 14条纵脉。内果皮和种子的性状与黑胡椒相同。有大而圆的纹理,颜色纯白;强烈的气味更好。

药理作用正常的人,把0.1g的辣椒放在嘴里,不用咽下去。服药前后测量血压和脉搏。一共24个人试过,都可以导致血压升高。收缩压平均上升13.1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18.1毫米汞柱,均在10 ~ 15分钟后恢复,对脉搏无明显影响。大多数受试者仍然感到全身或头部发热,除了有刺激性的舌头。花椒的功效和辣椒差不多,但刺激性小。它可用作内服的驱风健胃剂,也可用作外用的兴奋剂和致红剂。胡椒碱为解热祛风药。并且具有弱的抗疟疾效果。

胡椒的水、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在试管内或染病大鼠全身试验中均被证明有杀灭绦虫的作用,但对吸虫和线虫无明显作用。

卡瓦胡椒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甜椒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能抑制两栖类和哺乳动物的心脏(包括收缩力和频率),减少冠状动脉流量。上述作用均可被阿托品拮抗,故属于M胆碱能性质,对腹直肌无N胆碱能作用。

加工、剔除杂质、筛去灰尘。使用时,将其打碎或磨成细粉。

性味辛热。

①唐代草药:“辛,温,无毒。”

②日常草药:“辛热。有毒。”

经络入胃和大肠。

(1)《本草》舒舒:“始于阳明经。”

(2)本草言:“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③本草注:“入肺胃。”

功能:温中降气,化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胃脘冷痛,恶心,吐水,腹泻,寒痢。缓解食物中毒。

(1)唐代本草:“调理下气,温中化痰,除脏腑中风寒气。”

②《海药本草》:“应气而寒,留而食之,霍乱逆气,心痛,寒气上冲,和也。”

③《日华子本草》:“调五脏,止霍乱,寒心痛,强肾气,控寒痢,杀诸鱼,肉,甲鱼,草毒。”

④《本草纲目》:“治产后血气刺痛,治外伤瘀血肿痛。”

⑤《纲要》:“暖胃,消寒湿,恶心,虚寒积滞,恶意,浮热牙痛。”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0.5 ~ 1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研末敷用或放入膏药中。

注意阴虚火旺。

①《海药本草》:“不宜多服,会损伤肺。”

②《本草纲目》:“食多生疮痔,污毒牙痛头晕。”

③《息生饮食谱》:“热燥之液食多伤阴,破血堕胎,生疮伤目,故孕妇及阴虚内热者,血证痔疮者,或咽喉、口腔、牙齿、眼疾者忌用。绿豆可治其毒。”

复方①治五脏风寒,冷气心腹痛,吐清水:用花椒酒或汤送服。(《食疗本草》)

(2)治心下大痛:花椒四十九片,乳香一片。研磨好,男士生姜,女士当归,喝。(《手谕神方》)

③胃痛的治疗:大红枣七个(去皮),各七个白辣椒,用线扎好,上电饭锅蒸七次,捣成丸,如绿豆。每次服七粒,温开水冲服。如果你很强壮,用十片。服用后疼痛停止,而胃又热又饿,用粥和米饭来压制。这种寒性食物每次都用痰来治疗。(《百草镜》)

④治几天恶心呕吐:花椒三分(末),生姜一两(微煨切丁)。最后一种药,拿两杯水,煎一杯,去掉我,不同温度分三次服。(《盛慧芳》)

⑤治肠胃不适不怕饮食:半夏(十次汤洗)、花椒。上半部分细粉姜汁为丸,大如梧桐树。每次服三五十粒,配姜汤。(《101个选择》)

⑥治疗肠胃不适:辣椒用醋盲目浸泡,晒干,用醋浸泡无数次,越多越好,醋糊碾成丸。在淡醋汤中取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辨证论治要点)

⑦治疗岳夏的感冒腹泻和霍乱:辣椒磨成粉,饭团大。每米喝四十粒。(《健康的简易处方》)

⑧治霍乱吐泻:花椒49片,绿豆149片。磨好了,木瓜靓汤一元。(《任斋志方》)

⑨治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磨成细粉,装小瓶,不气馁,再用蝉蜕磨成粉,也装瓶(蝉蜕要整只、头足用)。使用时,每味药的用量只有黄豆那么大,用一张普通的膏药,把药放在中间,在经期前两到四个小时内贴在背部的天柱穴上,痊愈后再撕下膏药。(中医杂志(9): 500,1956)

主治缺钙惊风:白胡椒20片,鸡蛋皮两片。将药焙干,研成粉末,分十四包。一天一包,用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法资料选登)

⑾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花椒一两,硝一两各一。论两味,砸罗也行。温汤调两元,分两次服。(《盛济宗录》奥尔三)

⑿治疗阴囊湿疹:花椒十片。研磨成粉,加入2000毫升水煮沸。每天两次外部清洗受影响的区域。(草药简单处方汇编)

【13】治风虫牙痛:花椒、菱角均分。为末,蜡丸,麻子。每次你用一粒药丸,把它放在腔里。(《健康的简易处方》)

【14】治风虫寒,三种牙痛,呻吟:九个辣椒,十一个绿豆,用布包好碾碎,用丝棉包好做一个,患处坚持,吐出来再吐出来。(《韩艺通》)

⒂治疗冻疮:辣椒10%,白酒90%。将胡椒浸泡在白酒中,七天后过滤。适用于冻伤一天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法资料选登)

⒃治疗蜈蚣咬伤:辣椒,研磨和应用。(“很多事情可以是卑鄙的”)

各派讨论①《本草》:“辣椒,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后立即呕吐,甚有功效。如果你做过头了,你会喘不过气来。寒滑大肠经也用,需要单独用其他药物。

(2)朱震亨:“辣椒性干,吃得快使人爱吃,伤脾胃肺气。若久则伤气。凡得气者,受益甚大。”

3《大纲》:“辣椒。大辛热,纯阳,适用于胃寒湿者。热病人吃了它,热了就伤了气,阴就苦了。年轻的时候沉迷其中,到了患病的年纪也没有怀疑。后来渐渐知道了它的坏处,就止了痛,止了病。我只吃了一两粒,就算晕也晕了,这是古人没有试过的。盖心行气,热助火。味道比较浓,所以喉咙和舌头有病的人也要避免。近年来,绿豆一起使用有效治疗疾病,用冷辣椒覆盖豆子是热的,阴阳适当协调,用豆子使辣椒有毒。按照张从正儒家的说法,噎膈之病是酒、怒或胃火引起的,医生不观察。姜在火里烧,肉桂在汤里煮,丁香没吃完,豆蔻紧随其后,花椒紧随其后。虽然说肚子不冷,虽然说肚子饱,但是肚子不空。在三阳结的情况下,食物势必潮起潮落,也有可能阻止汤丸小而润泽。”甄想到,此说虽是事实,但有证据表明吃的东西翻了出来,没有上火,也有证据表明痰气凝滞,辛热暂放,两者都抓不住。

(4)《本草经》:“椒味辛,气温。虽然无毒,但是太刺鼻太温,吃多了有害。气味浓,阳中之阳也。主下气,温中焦,化痰,祛除脏腑中的风寒,总因胃肠受寒而导致脏腑不和。”痰气上行,辛味暖胃散风寒,则痰气下行,脏腑相和,诸症皆知。”“若胃寒呕吐,食不清,或霍乱气逆,心痛,或大肠寒凉,五谷不化,或寒痰积聚,四肢如冰,鱼、龟、菇尽而死,则为重要之品;但如果血热,而丈夫又有阴虚发热,咳嗽吐血,咽干口渴,热气骤冲,两眼昏花口臭,浮牙鼻衄,肠风污浊,痔漏等。,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这样可以让所有的病马上发挥,谨慎为上。”

⑤本草求真:“辣椒比川椒辣。凡因火衰寒入,痰饮食积,肠滑寒痢,阴毒腹痛者。胃寒,吐水,浮热牙痛都有效,其寒可治。但它有驱散寒冷和邪恶灵魂的力量。最后火上浇油,利人民币,真是妙不可言。”是最不可避免的,因为是气火,阴热薄。”

⑥《本草笔记》:“胡椒能散寒化痰,冷气于胸。虽然辛辣干涩,但也能解气,所以吃了会让胸部神清气爽。还能治虚热、舌齿等症。”至于疮助火的理论,也有宜用不宜用的。”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一)内服:将1克白胡椒磨成粉,加入9克葡萄糖粉制成粉剂。1岁以下儿童0.3-0.5g,3岁以下儿童0.5-1.5g,一般不超过2g,一日三次,一到三天为一个疗程。如果出现脱水,就需要补液。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性腹泻20例,治愈18例,好转2例。(2)外敷:用花椒粉填满孩子的脐眼,外面敷上温热的脐贴,固定24小时。如果未能愈合,可以再次应用。观察40例,均有效。(三)穴位注射:将白胡椒研磨蒸馏制成50%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穴位:舒天和足三里。儿童每点0.2ml,成人每点0.5ml,两面交替涂抹。治疗42例,1 ~ 5次(一般1 ~ 3次)后全部治愈。

②治疗肾炎。

取白胡椒7片,鲜鸡蛋1个。先在鸡蛋上钻一个小洞,然后把白胡椒粉放入鸡蛋里,用面粉封住小洞,用湿纸包好,放入蒸笼蒸熟。拿的时候剥开蛋壳,鸡蛋和辣椒一起吃。成人两张,儿童一张。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后服用第二个疗程,一般服用3个疗程。除1例慢性肾炎10年外,其余6例均治愈。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和喘息。

将白胡椒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取出后切成2或4瓣进行穴位埋线。取穴:糊盲、哮喘、足骨前压痛点(天突与钟山之间的压痛点)、钟山、舒菲。治疗时,取胸上一穴,背上一穴,做一个1cm长,0.5cm深的切口,将止血钳插入穴位进行按摩。病人感到疼痛和麻木,喉咙发热。然后将辣椒瓣放入穴位,盖上敷料。不需要缝合,一般7天做一次,一般两三次。辣椒不吸收,要注意局部感染。白胡椒也可制成10%注射液,用于穴位注射;进针后感到肿痛时,迅速注射0.7 ~ 1.0毫升(成人剂量)药液。取穴:大椎、定喘穴、膏盲、舒菲;配穴:通风、钟山、丰隆、孔嘴。可交替使用,每次2 ~ 3分。7 ~ 10天为一个疗程,预计连续两个疗程不咳嗽不哮喘。

④治疗神经衰弱。

取1个白胡椒(切成两半)放在耳穴处,用胶带固定;然后用拇指按压涂抹部位,直到感觉发热为止,每天4 ~ 6次。捏的时候不宜拧辣椒,以免移位。如果辣椒断了或者捏的没有刺激,就需要更换了。一般应持续2周,如有反复,应继续第二疗程。穴位:神经衰弱——枕、肾、神门;神经衰弱综合征-皮质下、额叶和心脏。初步观察表明,对失眠、头痛、头晕、入睡困难、睡眠浅等有明显疗效,但对多梦、记忆力减退疗效较差。

⑤治疗皮肤病。

先将紫蒜捣碎,再加入细辣椒(2:1)捣成糊状备用。治疗时,先用三棱针在双侧耳背静脉采血;并在一耳轮足凹陷处切开表皮(1 ~ 2 cm长的垂直切口),交替剪耳。按无菌操作。然后取辣椒蒜泥放在米粒大小左右的胶带上,贴在切口处固定。每4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观察各类皮肤病(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痤疮、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皮炎)219例,治愈156例(71.2%),好转56例(25.1%)。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一般无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主诉治疗后心悸、烦躁。

摘自《中医词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黄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qxxhm.com/160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