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怎么拼音

最怎么拼音插图

文字| Po

近日,有网友在看完2016版《不同读音单词读音表》后,突然发现很多读音都看不懂。比如“荨麻疹”的规范发音会从“qiánmázhěn”变成“xúnmázhěn”;比如“平淡”和“结论性”的发音,分别从最初的Á ib Á n和奎祖奥Á,变成了现在的d ā ib Á n和奎祖奥。这一些年的变化最近登上了热搜。

这是怎么回事?很明显是我读书的时候被老师反复纠正的发音。为什么现在一切都变了?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没必要太惊讶。这就是我们日常语言使用中的“积少成多”现象。换句话说,语言在日常使用中是不断进化的,所以一些新的语言现象突破原有的规范,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是必然的。

说的通俗一点,虽然我们平时会念错一些单词,但这样读的人很多,我们也习惯了再读一遍,不如“改错”,把发音调整到常用的发音。

这种做法看似“从善如流”,但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如果汉语发音的调整真的是“随意”的,那我们还有可靠的发音标准吗?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方面,约定俗成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是语言鲜活生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一个强大的语言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内核。早在2019年,著名学者李波就在微博中写道,“大多数人读书都是错的”一定不能改,否则可能会伤害语言的文化脉络。

那么,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我们应该相信谁呢?

几年前,一些名诗的读音也有争议。比如“乡音未改,鬓角发衰(shuāi)”、“寒山石径斜(xié)”、“红尘中骑公主笑”。说衰落是因为诗中读了Cuι,诗中读了ι,诗中读了嵇ι。因为读错的人很多,所以说拼音改了。

然而,这项改革引起了很多讨论。因为不是大家都不同意日常语言的语音修饰,但对于押韵像平仄的古诗词,恐怕还是要先尊重传统。诗词歌赋最重要的是节奏之美。诗歌创作只是选择最合适的词,而最合适的词显然有音、色、味的考虑。

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贪图“方便”而随意改变发音,就有可能破坏古诗词的音韵美。既然古诗词的不同读法各有各的道理和逻辑,那么为了省事方便,显然要多考虑迁就现代人。

所以考虑到很多人的发音习惯,也为了避免混淆,一些常用词的发音是不能改的。但从尊重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出发,还是要注意保留汉字多种读音的存在,没有必要强行统一,更不能因为人们的习惯而随意改变读音标准。比如那些明显违背语言本身规律和特点的“流行语”,就不应该随意纳入规范性文献。

说到底,发音要不要改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能不能制定一个科学严谨的发音标准。一方面,我们应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相关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不要让大家在考试中陷入个别读音的泥沼,也要以尊重传统文化的共识,谨慎地改变读音。

文字:Po

图片: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小黄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qxxhm.com/12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